作者:露西.艾兒(Lucy Eyre)
譯者:游敏
ISBN:9789573326052
閱讀時間:102.03.16-102.03.21
讀後感:★★★★★
在某個幻境中遇見各時代的哲學家,與之對話,這一點,跟《哲學家的咖啡館》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哲學家的咖啡館》是令人嫉妒(←錯。)而真實的信件交流集結成書,《櫥櫃裡的哲學家》則是以小說模式進行的哲學引導。
這本書以一個簡單的劇情做貫串,引導讀者隨著主角一起去聽哲學家們針對單一議題的思想交鋒與論辯,從而進行自己的答案追索。雖說主體仍是哲學思辯而令我有點懷疑對哲學從未有概念或興趣者是否真的有耐心聆聽或者說聽懂那些對話,但作者已盡量以輕鬆的劇情包裝,以簡單的語句表達。最重要的是,其中一個包裝主線是曖昧的情愫,愛情想必是足以成功吸引人的哲學議題,儘管書中並沒有探討這一點。(笑)
有些哲學家我並不認識,但那些思考大部分我卻都曾接觸,不僅僅只是自己曾經想過,也是曾聽說過那些哲學理論,重新去觀看與思考頗為令人愉悅。
我還蠻喜歡它刻意採取論辯的模式,不僅忠實告訴讀者關於單一哲學議題曾有怎樣的思辯,也能讓讀者自行決定要站在哪一邊,又或者走出自己的新路來。
也許哲學可說與酷兒精神若合符節。不怕異議,或者說必須去聆聽異議,才能夠反思自己所堅信的究竟所謂何來而有沒有道理,從而能夠發現自己的侷限。
附記一下,話說「櫥櫃裡的哲學家」這翻譯,嗯,不算太糟,但看到原書名時,就會覺得「噢好吧你真的可以翻譯得更好一點」。(毆)
原書名是:「IF MINDS HAD TOES」。
不過我還蠻喜歡封面設計就是。XD
還有,透過翻譯,多少會失了一些準頭,西方的哲學畢竟出自西方的文化、採用西方的語言,當轉化為其他語言時,我想很多句子和表達都要進一步去思考傳達是否良好和原文原應具有的意涵。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性政治入門:台灣性運演講集》讀後
主講:何春蕤、丁乃非、甯應斌
ISBN:9570187492
閱讀時間:101.10.16-102.03.11
讀後感:★★★★★
首先,不要問我為什麼時至今日才看完此等陳年經典。(爆)
好的,這是我去年去四性研討會抱回來的──也不要問我為什麼直到去年都還沒擁有這種必讀名著。(爆)
總之,在lag多年之後,我讀完了。(爆)
閱讀的過程直到讀畢,我的感受、思索,應該可以說都是繁多的。
首先我是懊惱。懊惱自己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而延遲了如此多年──人家十年前就在辦這樣的講座了,就在進行這樣的學習了,八年前就把成果集結成這本書了,就在進行這樣的教育了,我直到此時此刻為止到底都在幹什麼呢?
然後我又慨嘆。慨嘆十年前就已經努力在運動、在翻轉、在突破的議題,十年以後那些藩籬也不見得消除了多少。
然後我也滿足。滿足於我在其中看見不少如今也令我反覆探究的問題。那些問題甚至早在幾世紀前就有人一再推敲琢磨,乃至得出一些能夠令我信服的答案。儘管我也有些傷感自己仍舊在走前人老早走過的路,卻又深知此即成長的歷程本來就是人人都必須親自走過方能真正領受。
但總歸來說我是很開心的。
再次感覺有這些老師在實在令人要額手稱慶。
何春蕤老師果然是idol般的存在,於我而言。書中幾乎但凡是她的論述我無不深表贊同的,有好幾次我幾乎想要整頁抄錄發送。(笑)
同時我也回想我接觸性/別、學習性/別的過程,就如同有一種身分認同是「召喚」的一樣,我彷彿完全沒有經歷糾結的認同過程,就在瞬間被召喚了。我沒有多少排斥或抗拒或疑惑或反彈,極快速的就接納了所謂基進的女性主義路線,或者酷兒觀點。雖然我有我的迷惘與不解,但那更接近反躬自省而非質疑或抵擋。我不由得想我為什麼可以這麼輕易被召喚,而為什麼有好多人對這些我開懷接納的事物產生了敵意,也許我是想從中找到某種行動的切入點。
不過,儘管我覺得這樣的論壇學習非常棒,但我卻仍期待形式的再調整。
我覺得問答、思辯是極好的,不過位置必須是平等的。
在以講者為主體的論壇形式中,難免還是會有一種講者為尊的傾向,就如同老師面對學生,老師的話語難免會變成一種標準答案。
我期待各式各樣的思想交鋒,在思辯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落點。
去年底,協會幫助我把這樣的想法實踐成一場簡單的小思辯會,讓我非常開心,不僅進行了深度交流,也得到不少啟發。目前也還在整理錄音檔,希望之後能變成定期舉辦。只是,之所以我們的會議很順利,是因為我們那次幾乎只是協會內部人員的討論交流,我們知道那是一個友善的空間而能安心暢談,就算意見不合也不會流於爭戰,甚至可以清楚知道對方某些言語動作表達出的反對意見之並非是一種批鬥;然而,若是在一個全然由陌生人組成的場合,要怎麼順利進行這樣的思辯,或許是一種挑戰,儘管其實我認為這樣的互動也是必要的,惟有從此才能真正遇見、聽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和聲音。
我覺得這本書中,老師們在那場論壇中,一直在強調的也是這個道理,或者說,酷兒精神在強調的一直都是這個道理。管你愛黑愛白,那是你家的事。不是黑絕對好或白必然壞,而是黑跟白都可以由個人的偏好自由選擇。而惟有黑跟白正面交會,才會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非我族類,才可能反躬自省,修正原本自以為的正義想像。
記得有句話就是在說,未曾了解就無資格批評,就類似一句外國諺語「Don't judge a man until you've walked a mile in his shoes」。可惜的是道理人人都明白,只是我們往往在情感上難以破除窒礙。
酷兒精神跟真善美聖好像是相反的概念,可是對我來說卻是渾然一體的,我想。我想,透過運動,改革的其實是自己的心靈。心靈的改革才可能是恆久成功的變革。
好吧,我果然太香草了。
ISBN:9570187492
閱讀時間:101.10.16-102.03.11
讀後感:★★★★★
首先,不要問我為什麼時至今日才看完此等陳年經典。(爆)
好的,這是我去年去四性研討會抱回來的──也不要問我為什麼直到去年都還沒擁有這種必讀名著。(爆)
總之,在lag多年之後,我讀完了。(爆)
閱讀的過程直到讀畢,我的感受、思索,應該可以說都是繁多的。
首先我是懊惱。懊惱自己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而延遲了如此多年──人家十年前就在辦這樣的講座了,就在進行這樣的學習了,八年前就把成果集結成這本書了,就在進行這樣的教育了,我直到此時此刻為止到底都在幹什麼呢?
然後我又慨嘆。慨嘆十年前就已經努力在運動、在翻轉、在突破的議題,十年以後那些藩籬也不見得消除了多少。
然後我也滿足。滿足於我在其中看見不少如今也令我反覆探究的問題。那些問題甚至早在幾世紀前就有人一再推敲琢磨,乃至得出一些能夠令我信服的答案。儘管我也有些傷感自己仍舊在走前人老早走過的路,卻又深知此即成長的歷程本來就是人人都必須親自走過方能真正領受。
但總歸來說我是很開心的。
再次感覺有這些老師在實在令人要額手稱慶。
何春蕤老師果然是idol般的存在,於我而言。書中幾乎但凡是她的論述我無不深表贊同的,有好幾次我幾乎想要整頁抄錄發送。(笑)
同時我也回想我接觸性/別、學習性/別的過程,就如同有一種身分認同是「召喚」的一樣,我彷彿完全沒有經歷糾結的認同過程,就在瞬間被召喚了。我沒有多少排斥或抗拒或疑惑或反彈,極快速的就接納了所謂基進的女性主義路線,或者酷兒觀點。雖然我有我的迷惘與不解,但那更接近反躬自省而非質疑或抵擋。我不由得想我為什麼可以這麼輕易被召喚,而為什麼有好多人對這些我開懷接納的事物產生了敵意,也許我是想從中找到某種行動的切入點。
不過,儘管我覺得這樣的論壇學習非常棒,但我卻仍期待形式的再調整。
我覺得問答、思辯是極好的,不過位置必須是平等的。
在以講者為主體的論壇形式中,難免還是會有一種講者為尊的傾向,就如同老師面對學生,老師的話語難免會變成一種標準答案。
我期待各式各樣的思想交鋒,在思辯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落點。
去年底,協會幫助我把這樣的想法實踐成一場簡單的小思辯會,讓我非常開心,不僅進行了深度交流,也得到不少啟發。目前也還在整理錄音檔,希望之後能變成定期舉辦。只是,之所以我們的會議很順利,是因為我們那次幾乎只是協會內部人員的討論交流,我們知道那是一個友善的空間而能安心暢談,就算意見不合也不會流於爭戰,甚至可以清楚知道對方某些言語動作表達出的反對意見之並非是一種批鬥;然而,若是在一個全然由陌生人組成的場合,要怎麼順利進行這樣的思辯,或許是一種挑戰,儘管其實我認為這樣的互動也是必要的,惟有從此才能真正遇見、聽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和聲音。
我覺得這本書中,老師們在那場論壇中,一直在強調的也是這個道理,或者說,酷兒精神在強調的一直都是這個道理。管你愛黑愛白,那是你家的事。不是黑絕對好或白必然壞,而是黑跟白都可以由個人的偏好自由選擇。而惟有黑跟白正面交會,才會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非我族類,才可能反躬自省,修正原本自以為的正義想像。
記得有句話就是在說,未曾了解就無資格批評,就類似一句外國諺語「Don't judge a man until you've walked a mile in his shoes」。可惜的是道理人人都明白,只是我們往往在情感上難以破除窒礙。
酷兒精神跟真善美聖好像是相反的概念,可是對我來說卻是渾然一體的,我想。我想,透過運動,改革的其實是自己的心靈。心靈的改革才可能是恆久成功的變革。
好吧,我果然太香草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