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中西比較文學」課程電影觀後感:《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大約無雷但有詭異內容敬請小心食用。



我不知道我該不該為這部片撰寫文字。
有時候我會想語言文字果然不是我所能領悟的東西,或者說語言文字做為一種溝通媒介其功效確實有限。
如果心臟貼心臟就可以感知到彼此心臟跳動的激盪,那麼或許能夠更清楚了解情感的細微和多變。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哭泣。
但眼淚一掉便再也沒有停。
有時候我會類似這樣胸口忽然像被什麼東西脹滿,有點不舒服有點酸,
一種類似嘔吐的衝動衝過喉嚨奔到眼角。
不一定是遭遇到什麼感人至深的畫面與場景,只是突如其來的一瞬間衝動。
偶爾我會覺得,那是因為靈魂被觸動。
被敲擊的不是意識,而是靈魂。

過程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一個擺設、一個剪接的鏡頭都可能含帶有絃外之音。
我原本想這是很厲害的拍攝手法或許可以將自己的查看記錄下來。
但我發現那並不需要。
那些意識可以辨析可以討論的東西,可以封存在自己的腦袋裡採取自己的觀點。
我更想言說的,更需要言說的,是那些震盪得我精神澎湃,以致於不得不藉淚水漲溢出來的悸動。

──然而那些千頭萬緒的紛湧,將我自來的價值觀和經歷和記憶全面翻攪,交雜並陳分類不能。

我沒有打算細訴那之中的哪些與我的思想觀念相接,一條條一件件,
總歸最在意的是那些強烈感受到的影片所傳遞出來的,對於生命的關懷。
生命,滿含著各式各樣的議題,或者說各式各樣思考辨證的議題,或許都可歸結於「生命」。
儘管「死亡」這個詞彙聽起來似乎是個相對的概念,但歸根究底那是牽連著生命。
死亡並不是一個能夠也不應該避而不見的議題。
因為有生命所以有死亡。
無論生命之旅途中經行得怎樣,在旅程告一段落之際,都應當獲得一杯水潤喉。

我很感動影片裡對於一切生命的尊重。
對於曾經存在過的生命體致上最後的敬禮。
無論生命因何而逝去,無論是哪種型態的生命,在肉體將化歸虛無之前,以最溫柔的心送別。
也無風雨也無晴,質本潔來還潔去。
讓我想起那一句,「死生亦大矣」。

影片中某一段落交叉著一次次的入殮畫面及年輕禮儀師在草地上拉奏大提琴的身影。
那一整段我哭得胸口都酸。
那一整段沒有對話。只是重複著入殮儀式,以及拉奏。
那個時候我忽然強烈體會音樂如何動人。
只是畫面的交替以及音樂的流轉,已經足以傳達至靈魂使精神以眼淚回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